关闭


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,前身是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学院(始建于1993年),是中国药科大学的主要专业院部之一。其历史可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生物化学、微生物学教学小组。后为适应新时期医药领域发展需求,突显中国药科大学在发展药学高等教育方面的办学优势,拓展办学方向,200311月,生物制药学院更名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。

学院下设四个系(生物药物系、生物化学系、分子细胞生物学系、微生物与合成生物学系)一个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生物制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)。学院现有生物制药(拔尖创新班)、生物制药、生物技术、海洋药学、药学(中外合作办学)五个本科专业。其中生物制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国家特色专业、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、江苏省基础生物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、江苏省品牌专业。生物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。海洋药学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

学院现有生物学(0710)、微生物与生化药学(100705)、海洋药物学(1007Z4)学术学位博士点和硕士点,药学(1055)、生物与医药(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)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,生物与医药(086001生物制药工程、086009抗体工程与细胞治疗、086010基因治疗与核酸药物)、药学(105509生物药物发现与转化)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。其中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为国家重点学科,是我国该学科首批硕士、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,同时也是我国该学科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学科。学院依托微生物与生化药学、生物学、生物医学工程组建了“药物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”交叉学科,2014年获“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”二期项目的支持。“生物学”一级学科于20183月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同年获得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,2023年再次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四期建设项目。“生物与生物化学”、“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”、“免疫学”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%

学院现有教职工146人,其中专任教师120人(含博士后18人),专职行政人员6名,辅导员10人(不含2+2辅导员1名),其他专技10人。专任教师中正高级37人,副高级42人,中级26人;特聘研究员2人,特聘副研究员2人;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为65.83%,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比97.5%。现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4名、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8名,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,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人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名,江苏省教学名师2名,江苏省特聘教授5名,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5名。入选江苏省“青蓝工程”科技创新团队2项、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项,江苏省“双创”团队1项,“双创”人才2项,“双创”博士5项。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人,优秀青年基金2人,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资助3项。

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1899人,硕士及博士研究生730人。学院一直秉承教育为先的理念,在生物制药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。学院通过教学改革、学术研究带动教学团队发展,目前已拥有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,本科药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管理中心1个,本科专业课实验教学管理中心1个,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.0基地1个,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,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,江苏省高校“青蓝工程”优秀教学团队1个;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、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、国家精品课程2门、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、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1门、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1门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、省级精品课程6门、省级金课1门、省在线开放课2门、省级多媒体课件奖7项。

学院的科学研究是在国内最早创办“生物制药”专业的基础上,不断吸纳和融合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和研究趋势,充分发挥生物学、药学等学科特色,通过加强学科建设,组建研究集群,推进校企合作,促进交叉渗透等,提高科技创新能力。学院已成为我国生物药物和生物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,现有1个教育部“111”引智基地(药物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)、“江苏省生物药物成药性研究重点实验室”和“江苏省合成多肽药物发现与评价工程研究中心”2个省级平台。20194月,依托“江苏省合成多肽药物发现与评价工程中心”成立Michael Levitt诺贝尔奖工作站。2015年以来,学院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、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、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、江苏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、临床批件2件。近5年来,学院共主持承担国家、省、市等各级各类课题250余项,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/省部级等科研项目80余项,与企业签订技术开发合同、转让协议170余项;申请专利数199件,专利授权数151件;在ScienceNat NanotechnolEur Heart JNat MetabGUTNat CommunJ Am Chem Soc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。

学院大力拓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领域,先后与美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。学院鼓励中青年教师赴境外研究,不断提高科研水平。同时学院每年会派出多名研究生赴海外学习交流、联合培养以及参加各类国际国内研讨会及论坛以拓宽学术视野,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。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国际化教育的机会,2014年,学院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建立了本科生“3+1”联合培养计划;2022年,学院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举办了“3+1+1”联合培养项目,为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学习及开展科研合作提供了更多宝贵的机会。

学院将秉承“精业济群”的校训和“格物精业、济世致远”的院训精神,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上取得更大的成绩,为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。